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第二保育院教师白桦介绍:“近年来,陕西省普惠性幼儿园数量逐渐增加,极大地缓解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问题;办园条件不断改善,科学保教水平稳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爽呼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各级妇幼保健院参与托育服务构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幼机构给予土地、资金、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在收费标准上作适当限制。
原标题:如何更好满足“幼有优育”新期待——代表委员热议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上学后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是否优质,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教师队伍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学前教师队伍仍需进一步加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指出,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由于待遇不高、编制受限,教师们缺少职业上升空间和身份归属感,因此教师队伍不稳定性较大。
“要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由营利性转变为普惠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发挥外部监督监管作用,促进各类型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办园、依法办园;基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应鼓励有条件的普惠性幼儿园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办园模式,提供0—3岁托育服务,解除双职工父母后顾之忧。”柳茹说。
“过去家长们半夜起来排队报名上幼儿园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说,“过去老百姓反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得到很大缓解,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
“学前教育教师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唯一没有明确建立教师编制保障机制的教育学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指出,按照有关机构的测算,加上城镇化进
(记者 林焕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起始的环节,汇聚着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先后开展4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2022年9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全面铺开,“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出新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也有同样的感受。“目前,工资待遇偏低、职称评定难等原因导致幼师队伍不稳定。全国政协委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李灵说。新建扩建学校24所,新增学位3.6万个。一年来北京市适龄儿童入园率大幅提升,托班学位增加到3000个,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更普及普惠、优质安全?新生儿数量下降对幼儿园意味着什么?多位代表委员展开热议。缺乏系统性职业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普遍较低,普惠率超过88%,在幼儿管理、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上明显欠缺经验。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柳茹带来了北京的数据:2023年2月北京市召开的基础教育工作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