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演员、监制、导演三种身份于一体的张庆新曾师从温可铮、周小燕教授,有着数十年的歌剧艺术经历,作为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贯穿全年的歌剧通俗讲座策划兼首讲,他竭力挖掘听友身边潜在的歌剧审美细胞。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繁荣期,欧洲最通俗的娱乐方式。张庆新介绍,“是高雅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巴尔迪(1531-1612)伯爵府上,歌剧是文艺复兴的产物。从阅读中得知,经常聚集着诗人、歌手、乐手,巴尔迪伯爵(右上)的高雅艺术实践催生了世界第一座歌剧院——威尼斯“圣·卡西亚诺”剧院诗歌有钢琴伴奏、是用歌曲唱出的。当时有一千年历史的拉丁文学是时尚主流,”这样一种平民化的艺术样式最初起源于贵族沙龙,“歌剧是电影产生之前,
刚走出中世纪的这些名门豪客有着强烈的冲动,一方面要模仿古希腊之风,另一方面渴望冲破只讴歌神的教堂复调音乐,转而歌唱以人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在这样的共识下,温琴佐·伽利略,就是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著书一册《古代与现代的音乐对话》,他提出一个原则,音乐必须推动诗歌的发展。“这个原则自始至终贯穿在歌剧的发展中。”张庆新强调。
在看电影《碟中谍》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时,你通常会被紧张和跌宕的情节所吸引,而不太会留意助推这些情节和人物塑造的背景音乐,其实就是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它直抵观者心灵深处,触发共鸣。
于是,我们看到了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歌剧《尤丽迪茜》。作曲家兼歌手佩里于1597年创作了歌剧《达芙妮》,虽然未保留下来但被公认为是最早的源头。1600年,佛罗伦萨豪门要与法国国王联姻,为了庆祝此事,佩里和卡契尼合作创作了歌剧《尤丽迪茜》。在宫廷内演出后,其新颖的形式、对人性的讴歌当即得到好评如潮,一传百,百传万,各阶层都期盼着观看。1637年,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运河、交通便利经济更为发达的威尼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上海第一座歌剧院是兰心大戏院,大约1865年诞生,但中国的第一座歌剧院是
说这句话的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歌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庆新。 3月7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作为戏剧的歌剧系列:走进歌剧之门》讲座中,儒雅的他娓娓道来,至演讲之中,抛出了这句亲民之语,让参听“诗乐书画”艺术沙龙的B1环形剧场座位上的150余名听众心中默默点头。在知悉歌剧起源、发展和特性、聆听上海歌剧院演员演唱《费加罗婚礼》《塞尔维亚理发师》《图兰朵》《茶花女》等经典片段后,他们心中通向歌剧的门都已敞开,在威尔第、普契尼、莫扎特、罗西尼、瓦格纳的召唤下,在即将完工交付的容纳2000人的上海大歌剧院里悄悄订下自己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