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如何避免特色招生加大升学竞争

高中分类办学,可以解决学科均衡使力导致的学校师资和课程建设难以跟上的现实难题,但也需避免进一步刺激升学竞争,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改革试点的通知。文件中提到,2020年,浙江将遴选设立6个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的改革试点区、30所试点学校,探索区域分类办学机制,培育涉及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办学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周期为3年。

高中探索分类多样化办学,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形成高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也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培养。随着高中分类办学的推进,学生在选择高中时会更重视学校的特色。

高中探索分类多样化办学,也是新高考改革的必然。从2014年起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将高考模式从原来的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调整为3+3(或3+1+2)模式。浙江实行的是3+“7选3”模式,所有考生除语数外科目必选外,可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由选择3门。学生的科目组合选择有35种之多。

虽然很多人期待所有普通高中都能满足学生的学科组合选择,但这不太现实。因为这对高中师资和办学条件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把所有7门学科都办出高水平,对普通高中来说并不容易。因此,办学科特色高中,是满足学生选择的积极探索。简单来说,普通高中在招生时,可告知学生本校的优势学科,由此让准备在高中期间选择这个学科组合的学生,在中考时报考该校。这也是国外高中办学的基本模式,在满足学生的基本课程选择外,打造自己的特色学科。

从具体办学实践看,高中分类办学,可以解决学科均衡使力导致的学校师资和课程建设难以跟上的现实难题,从而也有益于集中精力形成学校特色。但也需避免进一步刺激升学竞争,同时要把生涯教育下移,引导学生在初中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

但是,高中分类办学导致的提前分科也让人担忧。我国新高考改革提出取消文理分科,就是为了治理高中提前分科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失衡。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注意基础与特色的关系——学校在重视特色发展的同时,要保障学生的学科选择权。

根据浙江省实施分类办学改革试点的方案,要改革招生方式,允许试点学校根据办学类型和办学特色,在区域内招收适合的学生。这类特色班,此前已经存在,现在明确其可自主招生,那么,初中会不会为此开设相应的“特色班”呢?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升学路径:从初中到高中,都围绕着自选科目学习。这样可能会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但却没有起到建分类高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反而还会让学生的学科知识面更狭窄。

另外,中考升学选哪类高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做出选择,这就需要及早开展生涯教育。但目前看来,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才刚起步,学生在选科时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建分类高中,要求生涯教育必须进一步下移,在初中阶段,应当配备学业导师,同时,应重视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熊丙奇)